土木工程学院开展北师港浸大“充电赋能”学习交流分享会

发布者:土木工程学院发布时间:2023-06-30浏览次数:19

为增强新进教职工的责任感、使命感,帮助其更好掌握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等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6月19日,土木工程学院在C栋209会议室开展北师港浸大“充电赋能”分享会。此次分享会由土木工程学院工程造价教研室陈水根主讲。  


会上,陈水根首先介绍了此次分享会的主题,主要围绕博雅教育、教学方法、课程评价以及课程思政展开讲解。他指出,博雅教育,又译为文科教育、人文教育、通才教育、全人教育、通识教育和素质教育,原是指一个自由的古代西方城市自由人所应该学习的基本学科,现代则是作为生活常识的内容可以在社会学校修习、也可以透过参加展览等方式获得知识。他说到,在现代社会中,博雅教育被认为是一种基于社会中的人的通才素质教育。它不同于专业教育、专才教育。在东方,这种教育的传统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的六艺教育和汉朝以后通常的儒家教育;六艺教育注重综合知识和技能,而儒家教育偏重人格和人文素质。

随后,他说到,我院教师要着眼于培养学生基础课程的学习方法,引导其形成良好的学习素养。通过线上线下教学名师就困扰学生的基础课程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方向等问题,进行讲解,并通过录制视频、制作讲义、课后研讨会等形式,将课程影响力在学生中广泛推广。

紧接着,他又向大家分享了螺旋式在教学法和PBL教学法。螺旋式教学法要求教学中分阶段设定教学目标,并因材施教,针对每个学生的自身情况定制每个人的短期目标。螺旋式教学法能有效使学生的学习心情、学习速度、学习持久力及学习专注力等得到提升。他强调,对于新知识,我们不要求学生一步到位,百分百掌握,只要求学生对基本的方法有所认识,能运用就行了。这些新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会不断地反复重现,在不同高度的反复重现中使学生能够理解、融会贯通。 

 

而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 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通过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学生围绕问题独立收集资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以学科为基础的教学法有很大不同,PBL 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而不是传统教学法中的以教师讲授为主。PBL的学习过程以问题为激发和驱动,围绕问题获取知识与技能,构成一个螺旋上升的迭代发展的过程。它以学习者为中心,协作探究解决问题,教师为促进者、引导者,师生构成学习共同体,不仅注重推理过程,使用各种学习工具和资源,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解决问题,同时注重批判性思维发展,通过各个环节的学习反思来审视问题解决方案执行的有效性。

分享会最后,陈水根老师强调了课程评价和课程思政的重要性。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一个基本环节,它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多方面的作用,从整体上调节、控制着教学活动的进行,保证着教学活动向预定目标前进并最终达到该目标。而课程评价一定程度上利于激发主体责任,强化育人合力,同时可以达到教育教学管理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习近平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教师需言传身教,以自身的学识和修养,引导学生走正路,淬思想,帮助他们塑造完美的人格。课程思政的展开既需要专业课教师的普遍参与,也离不开思政课教师的协同介入,更离不开广大学生群体的积极配合。  


此次分享会的召开,让与会教师充分了解了教学创新方面的先进经验做法,大家纷纷表示将在今后的培训工作中加以应用,通过对教学环节、教学艺术、和教学方法的精心设计,将知识的传授、能力的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机统一起来,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